“脑雾”会使人变笨?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症状

2023-01-16

这些天,一大批「转阴」的患者表示,「阳康」后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懵懵懂懂,有人说这是一种「脑雾」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脑雾」情况?会持续多久?”对于这事,有专家作出了回应,一起来看看。


脑雾有什么表现?是什么感觉?


中国知名卫生专家钟南山表示:“脑雾”虽然被普遍使用,但它并不是一个特别专业的医学名词,而是一些认知问题的俗称。它称不上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恍惚和头脑不灵光等等,而这种感觉就像是很多人经历过的焦虑、抑郁、失眠,乃至记忆力出现退化的“脑雾”症状。


根据国家重点学术刊期Cell的一篇关于脑雾的综述,许多新冠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感(58%)、头晕头痛(44%)、抑郁/焦虑(31%)、睡眠变化(30%)、难以集中注意力(26%),思维和语言不流畅(19%)和记忆力问题(17%),而且即使感染仅为轻症,也难以幸免上述表现。


怎么引起的?多久才好?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共强表示:“目前,尚无研究能够明确新冠和‘脑雾’之间的因果性。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出,感染新冠带来的身心疲乏虚弱,也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 ‘脑雾’的症状。”


王共强认为:脑雾与自身体质有关,并建议有“脑雾”现象人群可以合理摄入一些膳食补充剂,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休养可以改善记忆力,及其他脑雾症状。未感染新冠病毒人群可接种疫苗、增肌减脂,感染后及时抗病毒治疗,以及足量饮水、增加蛋白摄入、充分睡眠和休息,都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即使在新冠康复后学习和工作效率变低,也不要过度担心自己就此“变傻”,慢慢做好调整,大部分“脑雾”会在1个月~1年之内逐步缓解。”王共强说。


如何改善“脑雾”?


从中医角度来说,“脑雾”中的记忆力减退、爱忘事、思维迟钝,与心相关。中医的心,有记忆的功能,我们常说一个人心里能记住事。其实,这个心就包括大脑功能,但是中医不说大脑,而习惯说心。


探寻保护心脑血管的天然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是科研领域永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科研团队在灵芝活性成分保护心血管的功效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研究团队为测试灵芝孢子油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通过收集高血压引起心衰模型小鼠给药后的心室收缩指数、射血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数据并且通过提取实验小鼠心脏组织总核糖核酸进行多方面研究。


最后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灵芝孢子油能提升心脏射血功能和收缩功能,降低心室肥大,实验还进一步发现灵芝孢子油能降低相关心衰基因的表达减少,包括一种新的环状RNAcirc-Foxo3。这些数据为灵芝作为一种潜在的心脏保护剂提供了证据,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前探索。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科研人员把研究成果《The anti-cancer componentsof Ganoderma lucidum possesses cardiovascular protecitive effect》(灵芝抗癌组分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杂志《Onconscience》,该成果的发表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了灵芝抗癌组分灵芝孢子油对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除此之外,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研究团队在研究灵芝孢子油与阿霉素联合给药中发现,灵芝孢子油可明显缓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可用于制备消除化疗物质阿霉素对心脏毒副作用的药物或具有与阿霉素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药物。


A:心肌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阿霉素组小鼠收缩期内径(LVIDs)和舒张期内径(LVIDd)显著提高


B:小鼠心肌组织TUNEL凋亡检测显微镜图像显示:阿霉素组心肌组织凋亡显著


该研究首次验证了灵芝孢子油在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应用效果,实现降低阿霉素毒性的同时,还间接提高了阿霉素抗肿瘤的疗效,为消除化疗物质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两项成果均揭示了,灵芝孢子油对心脑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功效。这为后续研制针对心血管疾病天然药物,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理提供科学基础,无形中也给了想要改善“脑雾”状态的人群多了一项选择。


如果你发现自己受到“脑雾”的困扰,自己的记忆或注意力不再像以前那样,扰乱了你的生活,你可以试试通过食用灵芝孢子油来改善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Kao J, Frankland P W. COVID fog demystified[J]. Cell, 2022, 185(14): 2391-2393.

[2] Lopez-Leon S, Wegman-Ostrosky T, Perelman C, et al. More than 50 long-term efects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21;11(1):16144.

[3] Groff D, Sun A, Ssentongo A E, et 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ates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network open, 2021, 4(10): e2128568-e2128568.

[4]N.A. Harrison, L. Brydon, C. Walker, M.A. Gray, A. Steptoe, R.J. Dolan, and H.D. Critchley, Neural origins of human sickness in interoceptive responses to inflammat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66 (2009) 41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