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全国各地“阳”人群的发展,过度预防,滥用、乱用药物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频繁出现。而“药物滥用”、“过度用药、”“药物伤肝”等相关话题也多次登上这几天的热搜。
小编在此呼吁:药物服用,需要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乱用!要知道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化学加工厂”,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慢性病人群,长期吃药对肝脏的伤害会更大,甚至出现肝脏炎症、肝硬化和肝癌等问题。对此,我们更要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因素?
1.药本身
部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具有肝脏毒性,摄入剂量越多,出现肝损伤的风险就越高。
2.用药者
有的人对药物成分过敏或者对药物的代谢与其他人群不同,也很容易出现肝损伤;
3.滥用药物
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而根据自己的经验擅自服用,肝损伤的风险也很大。此外,一些不良的服药方法也很伤肝。比如,过量服用某种成分、吃药不“忌口”、迷信中药和偏方、给儿童吃成人药等等。
药物性肝损伤分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徐小元教授表示,药物性肝损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6个月内)和慢性(超过6个月),其中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更不易被察觉。
一、急性药物性肝病
患者通常在服药后出现非常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潜伏期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严重者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肝损伤急性发作时,有的患者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乏力、胃口差、恶心、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小便颜色加深等。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同时伴有皮疹、发热。
二、慢性药物性肝病
如患者肝损伤持续超过6个月,意味着这种肝损伤可能转化为慢性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通常与长期服用一些特定药物有关,临床上可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肝酶轻度升高,多数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的症状。
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
◇不要盲目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如果疾病不严重,应尽量避免服药,对于成分不清的药物,最好不要服用。
如果是处方药,用药之前仔细和医生或药师确认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等。
◇食用灵芝护肝
良好的饮食习惯能起到一定的保肝护肝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灵芝是常见的滋补品,更是用作护肝的好选择。我国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灵芝,补肝气、安神”。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也揭示了,灵芝及其精深加工产物,如酶法破壁的全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等,在增强免疫力、保肝护肝等方面的活性功效显著。小编在此展示部分科学研究报告。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现代预防医学》发表的《灵芝孢子油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及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便证实了:灵芝孢子油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 NK 细胞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CCl 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湖南中医药学大学学报》中的《灵芝及其提取物减轻肝损伤作用的研究概况》一文中提到:灵芝及其提取物对:①肿瘤化疗肝损伤、②酒精性肝损伤、③乙肝病毒性肝损伤、④肝硬化等均有一定上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等研究人员发现,灵芝多糖能够缓解长期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和有效缓解肝损伤。
宁海县第一医院及浙江大学校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灵芝三萜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具有保肝调脂作用。由此可见,灵芝在保护肝脏方面,已成功取得许多科研成果。
护肝,选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灵芝孢子油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源于50年权威科研机构——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自1998年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建成国内领先的食药用菌研发平台,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的功效硏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功能新产品(包括保健食品、营养食品、菇菌护肤品原料)开发和优新菌种选育及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
警惕药物性肝损伤!安全护肝,首选灵芝孢子油
其中,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牌灵芝孢子油软胶囊作为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公司的“王牌”产品,一直以来备受客户喜爱。其灵芝总三萜≥25%,经动物实验评价验证,具有增强免疫力、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保健功效。各位微友,在日常对抗病毒或康复治疗阶段,可以适当服用灵芝孢子油,为肝脏撑起“保护伞”。
参考文献:
[1]黄建康,王凤岩,黄琼,蔡玟,谭剑斌,吴又桐.灵芝孢子油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及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07):1272-1274.
[2] 邱赛红,黄湘珺,黄宇明,黄拓.'灵芝及其提取物减轻肝损伤作用的研究概况.'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 胡娟. 灵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3, 19(003):103-104.
[4] 孙艳辉, 张宏波. 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及N 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 2020, 016(006):842-845.
[5] 鲍琛,李莉.'灵芝三萜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24-27.